查看原文
其他

台风天整张床泡在水里…上海郊区破旧老屋,维修工看了直摇头,居民怎么办?

茅冠隽 上观新闻 2021-01-05
“尽量靠外面走,不要走在屋檐下
淋点雨不要紧
瓦片掉下来砸头上可不是开玩笑的”

7月20日下午,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在青浦区赵巷镇新镇居委会水产小区采访时,水产小区分支书记戴贤忠这样对记者说。

地上掉落的碎瓦


房子从头“酥”到脚
墙砖弱到挂不上空调外机


水产小区原名水产村,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,早年村里房屋是为了让赵巷镇的无地渔民离开“连家船”上岸居住而建。

在这个老旧小区里,“酥”是几乎所有房屋的共同特点。
因为潮湿,小区内房屋墙皮和墙砖的强度都太弱,甚至有些房屋连空调都无法安装,因为墙体无法承受外机重量

一到下雨天,就更糟糕。
最近连日下雨,小区里潮气极重,霉味很浓,地面、墙角的青苔长得非常旺盛,走路需小心翼翼,一不小心就会滑倒。
而彻底“酥”掉的房子则会遭遇屋内进水,房顶漏水,墙壁渗水,瓦片掉落,墙皮脱落,霉斑点点……

小区的不少房子里,支撑阳台的“牛腿”梁托上的混凝土已斑驳剥落,露出钢筋;

有些房屋以水泥柱支撑房屋,房主在水泥柱边加上了一到两根钢梁,用来提供额外的支撑;

有些房屋屋顶上瓦片歪斜、脱落,造成房屋漏水。

这样的房子,为什么不修一下呢?

“漏水很麻烦,但维修工人不敢上去修,怕爬上去以后直接掉下来。因此,不少人家应对漏水的办法是在屋顶上蒙油毡布,一层不够就两层,两层不够就三层。”赵巷镇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春辉告诉记者。

在水产小区里走走,记者发现,不少房屋内没有抽水马桶,人们用的还是手拎马桶——由于房屋太“酥”,加上地势低洼等原因,小区里没法铺设地下污水管道,导致居民无法使用抽水马桶。每天清晨,有专门的环卫保洁人员进小区收粪。



台风一来,整张床泡在水里
搬家,赶紧搬!


好在从2009年开始,这个小区的百余户居民就一直在往外搬离,住到更结实、宽敞、干燥的新房里去。

不久前,由于镇里补偿安置实施办法的出台,这个小区里最后的53户居民也将被集中安置在别处,离开破旧逼仄的老屋。目前已有46户完成签约,预计在今年7月底签约户完成房屋腾退工作。

房屋太“酥”,每逢台风就要疏散

今年63岁的潘八妹在新镇居委会水产66号已经住了40多年,如今已经签约自愿搬离。她告诉记者,这个小区阴暗潮湿、通风采光条件差,而且存在各种隐患。“房顶上随时可能掉砖,曾砸死过居民的一条狗;外接电线老化,遇水容易引起小规模火灾;一旦真的发生大型火患,连消防车都开不进来。”

69岁的韩良妹家住新镇居委会水产85号,23年前她花3.5万元在水产小区买了栋房子,签约搬离之前,那栋房子里住了她一家五口人。“屋里太潮了,样样东西都是霉的。每年夏天台风时,居委会都会组织干部来疏散我们,台风一过、回家一看,整张床都泡在水里。”戴贤忠告诉记者,有的老人不愿意疏散,他和其他居委干部还要上门守着,以防出事。


“看,这条河叫冷水湾,一边是我们破旧的水产小区,另一边就是高档别墅小区。只隔了一条河,居住条件、生活环境差别很大。”韩良妹说话时,看着冷水湾出神。


“上不违规、下贴民心”
本月底可完成房屋腾退工作


为什么水产小区会如此破旧?赵巷镇规保办主任钱晓燕告诉记者,水产小区的形成有独特的历史原因。


以前,青浦的大多数乡镇都有“水产村”,即本地、外地渔民集聚点。渔民没有宅基地,无法申请盖房,多数只能住在船上,这便是“连家船”。20世纪70年代时,青浦出台了无地渔民上岸定居政策,这些无地渔民便上岸建房定居,形成了一个个“水产村”。“赵巷镇新镇居委会的水产小区,以前便是赵巷镇的‘水产村’。”

孙春辉告诉记者,以当时的眼光来看,这个“水产村”大幅提高了无地渔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——住进岸上的房子,总比住在船舱里更舒服。但由于土地性质等种种客观原因和局限,赵巷镇“水产村”的房屋间距较小,造成了通风差、采光差、潮湿阴暗等问题,也急剧加速了房屋的老化。“40多年过去,当时那批‘水产村’房子破损严重,已不适合再住人。”


这些年,赵巷镇一直在为改善这些无地渔民的居住条件而努力。“只要涉及老百姓的事情,再难做也要想方设法做好。要针对百姓的实际需求采取人性化、可操作的办法,让这些无地渔民能再次‘上岸’,离开潮湿破旧的老屋住上新房。”赵巷镇党委书记王玲锦说。

为解决水产小区的房屋问题,赵巷镇从2009年开始鼓励村民易地建房,采用统一规划、集中配套、个人自行建房的方案,每户房屋占地60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控制在180平方米以内。至2014年5月,水产小区共进行了六批次易地建房,总计120户。“后来由于受土地指标影响,剩余53户村民无法建房。”孙春辉告诉记者,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,关键是要制定一个“上不违规、下贴民心”的政策,为此,赵巷镇干部一直忙碌了五六年。


2016年,《赵巷镇水产小区旧区改造实施办法》被初步制定;次年9月,青浦区发改委研究制定《青西三镇无地农民(渔民)集中安置总体方案(试行)》,这一方案为赵巷镇的水产小区旧区改造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。此后,赵巷镇党委、政府要求根据这个“总体方案”优化镇里的“实施办法”。

经过多轮次研究讨论,在青浦区发改委、区规资局、区房管局等部门的支持指导下,赵巷镇最终经审核备案,于今年5月26日正式出台了《赵巷镇无地农民(渔民)房屋补偿安置实施办法》。这份“实施办法”按“户”为单位安置配套商品房,同时对原有房屋进行评估补偿,并在租房补贴、奖励费等方面进行了细化,保障了居民利益。


赵巷镇征收办主任潘锋告诉记者,赵巷镇从6月8日正式启动水产小区53户渔民的签约工作,严格按照“申请、审批、公示、签约”的流程有序推进。“目前已有46户完成签约,预计7月底签即可完成全部房屋腾退工作。”


收拾东西,准备搬家
安置基地年底将开工


这几天,水产小区的居民们很忙碌——他们都在忙着收拾整理东西,准备搬家。


家住新镇居委会水产10号的韩仕源今年81岁,已在水产小区住了近半个世纪。听说马上要进行安置补偿了,他和老伴高兴得整晚睡不着觉,早早就把大包小包整理完毕,做好搬家的准备。“村里还找来帮手一起帮我搬家,真的很开心,以后我们老两口不用再担心害怕了!”

这些无地渔民及他们的后代们,将在哪里再一次“上岸”?记者从赵巷镇了解到,安置基地东至规划垂姚支路、西至沈泾塘、南至金葫芦新村(十六区)、北至盈港东路,规划住宅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,规划套数1500余套(其中包括其他房屋征收项目)。房型面积有60平方米和90平方米两种,和每户安置面积搭配。针对水产小区,安置基地内专门辟出一栋楼,一般每户居民可得一大一小两套安置房。


目前,安置基地的土地出让手续正在办理中,年底前将开工,预计2022年竣工,2023年5月份可办理入住手续。在那之前,赵巷镇将给相关签约居民提供临时过渡安置费用来租房。

钱晓燕告诉记者,整个新镇居委会水产小区共有约40亩土地,待所有居民全部搬走后,将对该地块进行平整,根据区、镇相关规划进行后续利用。


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原创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

作者:茅冠隽
微信编辑:胡雨松
校对:车车

◢ 猜你想看↓↓

一家四口住在上海6.5平米老房,还要腾出“1平方”装马桶,可能吗?

宁可天天倒痰盂、拎马桶,也不要政府免费安装抽水马桶!老弄堂“72家房客”,到底在纠结什么?

9人挤26平方米,墙皮落进炒菜锅…6600户上海市区老房无法旧改,哪能办?杨浦这样做→

25平方,住上海一家四代10口人!蜗居在滨江黄金地块的他们,终于等来了旧改

更多精彩内容,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


嘿,星标我们了吗?


“嗯,这篇正在看↓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